当人心齐、干劲足,一个村居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转变?


(资料图片)

南海区丹灶镇沙滘社区的居民都在感慨最近几年的变化:文明教化带动越来越多居民支持社区发展,身边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集体经济增收也有了更多新来源。

在历史上,沙滘是有名的“文人之乡”,从明朝到清朝,当地先后出过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等多位进士、举人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杰地灵的沙滘社区也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大小事务意见不一,沙滘社区因此曾一度放慢了发展的步伐。

如何将2100多名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沙滘社区党总支立足“文人之乡”的深厚底蕴,从一股文教力量、一个爱心基金、一条环村通道、一栋新商业楼等等找到突破口,办成了一桩接一桩的好事。

沙滘社区一角。

“校长村”的翰林遗风

“作为一个教师,我还不服老,还想看到更多孩子成人、成才。”6月30日晚,丹灶镇举办“信.丹灶”2023年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七一”主题活动,9位党员以书信朗诵的形式分享奋斗历程和个人感悟,丹灶镇金沙小学校长何明星给丹灶青年教师写了一封信。

在1989年走上教师岗位的何明星,其父亲也是一名教师。他们的家乡沙滘社区,在历史上广出文人,是一代尚书何维柏的家乡,诞生了一门两位“兄弟翰林”。

在历史上,沙滘开村于元朝末年,人杰地灵,文运兴盛。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礼部祠祭司主事何维椅出身于沙滘。

何维柏于明嘉靖十四年考取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其品德也十分高洁,为人正直清廉,被广泛认为“为官堪比海瑞 讲学不让若水”。何维柏的四弟何维椅于隆庆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文风代代传承,从明朝到清朝,沙滘先后共出过进士2名、举人6名、贡生6名和国子监学生若干名,另有各级文武官员20多名。沙滘芦江大宗祠门前伫立着10多个旗杆夹,见证着“文人之乡”的辉煌。

沙滘芦江大宗祠门前伫立着10多个旗杆夹,见证着“文人之乡”的辉煌。

今天的“文人之乡”,还是远近闻名的“校长村”,尊学重教、奋发成才的氛围浓郁。2022年8月,沙滘爱心基金第十届奖(助)学颁奖活动特别设置了一个答谢师恩环节,向在场的10位校长致敬。

“古有‘堪比海瑞’何维柏,今成远近闻名‘校长村’。”沙滘社区居民、退休教师何树能介绍,包括已退休校长在内,沙滘现有11位中小学正副校长。

年近八旬的何树能也是其中一员。近年来,年近八旬的何树能退而不休,为社区内的庐江宗祠、云泉书院集资修建等事项奔走出力,回馈家乡。云泉书院临水而建,定期用于书法和古文培训,沙滘社区学生可免费参与。这些课程的教师名单里,总有何树能的名字。

一个基金凝聚一颗颗心

从地图上看,今天的沙滘社区位于丹灶镇中部,集体收入以物业租赁和鱼塘发包为主。由于紧邻桂丹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期担当商贸“C位”。

沙滘社区位于丹灶镇中部,紧邻桂丹路。

但在若干年前,“文人之乡”遇到“成长的烦恼”。沙滘社区经济社部分股东、部分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拥护度不足,对社区发展大小事难以统一意见,社区的经济水平、自治等方面也难言满意。

在不少居民的印象中,包括一年一度的奖(助)学颁奖活动在内,沙滘社区爱心基金自创办以来,给沙滘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好变化。

2013年,沙滘社区牵头设立沙滘社区爱心基金,由本土企业家、居民、旅外乡亲和热心人士自愿捐款,款项用于奖教助学、扶贫助困、尊老敬老、节日慰问等,在设立后第一年就筹到了善款近14万元。为保障各方及时和充分知情,每年捐款和使用情况对外公示。

对于沙滘社区来说,这是一个促进沟通和凝聚人心的过程。何永基是沙滘社区爱心基金的发起人之一,在沙滘社区爱心基金设立时担任沙滘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宣传和沟通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了解各方意见声音,为社区工作提供参考。”何永基分享说,“捐款成果背后,是各方对社区干部的认可和支持。”

“爱心基金每年捐款不断增加,10年来累计已有1617人次参与捐款,捐款金额共计352万元,切切实实帮了很多人。” 沙滘经济社理财小组组长何炳流说。

越来越多居民在文明教化的带动下支持社区发展。例如,沙滘爱心基金慈善会开展的奖(助)学活动受惠学子已近2000人次,仅2022年就惠及了超过250人次。每年一度的奖(助)学活动,总有沙滘学子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协助。

党群合力拼出新前景

随着居民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越来越高,群众围绕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沙滘的环境不断提升,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

沙滘环村路工程被居民称为“沙滘一环”。在改造前,沙滘环村路是混泥土质地,人们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有不便。2017年,沙滘社区通过集体经济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总长约2.2公里的环村路的硬底化工程,小汽车可双向通行。

居民杨富金说,“沙滘一环”开通后,居民们生活环境提升了,越来越多人习惯在茶余饭后散步。邻里之间往来更多,越来越熟悉,相处也越来越融洽。

社区面貌提升,还带动提高了集体收入。2019年,沙滘社区把农用地整理起来再统一招租,规范管理。原来分块投包出租的700多亩用地换上新衣,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等新作物既美化了景观,还让社区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20多万元。

好事一桩接一桩。在桂丹西路旁,一幢新建的五层商业楼已拆除脚手架,正在内部装修,验收在即,将打造成为周边居民的一站式消费中心,集餐饮、旅馆、购物、批发零售等功能于一体。

在沙滘社区的入口处,一幢新建的五层商业楼验收在即。

该项目由原沙滘市场拆旧建新而来。沙滘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永津说,原沙滘市场启用于桂丹路通车后不久,在开拆前已为居民“服务”了20多年,因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成为“脏、乱、差”的典型。而新大楼是沙滘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项目,可同步提升集体收入和社区的发展品位,还能为居民增添一个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为顺利推进项目,沙滘社区在原沙滘市场旁启用临时市场,向经济社股东和社区居民们承诺,在新项目建设期间,不影响居民采购需求和集体收入。

原沙滘市场旁的临时市场。

■调研手记

人心都是肉长的

笔者在沙滘调研,听到的是村民对各种实事的肯定:环村路修好后,还新装了路灯,大家可以在傍晚出来散步,锻炼了身体,又能联络邻里感情;几年前,一位居民不幸出了车祸,但家里捉襟见肘,好在爱心基金的善款快速到位,帮助那一家人渡过了难关……

近年来,沙滘社区“两委”干部办的一件件实事,让居民看到变化,记在心上。说起身边的变化,沙滘社区多位居民都有感而发,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由衷地给他们点赞。

这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行动和坚持。社区干部同时坚持立足文明教化,把实事办长远,办好实事。从筹办沙滘爱心基金慈善会,到修建“沙滘一环”,整理连片农用地并招租,带动集体收入提高,再到建好沙滘新商业楼,每一项行动都着眼长远而为并从未停步,不断刷新社区的面貌和前景。

人心都是肉长的,实在的付出、实在的成绩,一定能换来人心,换来新的发展。

【撰文】陈梦 游伟玉 吴致洲

【摄影】戴嘉信

阅读更多

专题|我们村的奋斗路——丹灶镇村居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

【作者】 陈梦;戴嘉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