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表示,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4月,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引发国内可能出现通缩的紧张气氛。
通缩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通胀。这也使一些经济学家提倡适度通胀而不愿意面对通货紧缩。通胀一般情况下是经济问题,通缩往往会带来失业等社会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统计局、央行都发声,认为中国不会出现通缩问题。但凡多部门呼吁,也表示这一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今年食品价格在回落,进入4月份以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肉价格下行,也带动了食品价格的回落。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
4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5.4%,比上月降幅有所扩大。
4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和上月相同。
今年以来,我国M2 和人民币存款延续较快增长态势。4月末,M2、各项存款均同比增长12.4%,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9 个、2个百分点。
按照货币需求理论,经济规模和增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企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增加、经济体量增大都会带来货币需求的上升。过去十年(2013-2022 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为 8.8%,同期M2年均增速为10.6%,与其基本匹配并略高1~2个百分点,合理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
1-4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1.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市场钱多了,可没有影响价格因素。
1-4月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6253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在全部债券投资中增量占比达76%。
企业和居民理财资金回流为表内存款,推升了M2增速。另一方面,疫后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传导、消费需求等恢复需要时间,经济循环阻滞摩擦未消,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资金都购买理财产品或成为预防性储蓄存款。
市场消费不力,厂家不敢投入加大再生产,员工薪水也就不多,失业率升高,进而更加影响消费。
政府放出的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大量购买理财产品和债券,市场难以启动。
现在什么都在降,降了几年的房产,放开市场后,还是支撑不起来。
这就出现了央行在降准、降息放出大量资金,实体经济不愿扩张,没有贷款的意愿,银行更多地选择向非银行金融企业放贷,从而快速完成扩表。
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M2增长迅猛,实体经济没有动静。
实体经济不启动,失业率不会低,员工薪水不会上涨,消费意愿更低了。网上很多文章称,研究生很多在送外卖。
之前,为了搞活经济,政府都会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推高房价,带活经济。
现在这两块也不行了。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政府没有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也是储备力量以防不测。多地的地铁建设很多没有批准。
政府用了几年时间才将房价泡沫打压下来,不希望继续靠房产经济了,从长远来说,这是更大的隐患。
另外,政府也是为了长远之计,停止了教培,打击了电商,多多少少对时下经济有些影响。
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之际,需要时间突破。一些因素都集中到现在,一些企业都认为,今年比去年还难。
外贸一枝独秀,可由于西方经济萎靡,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全球都在看着中国,启动国内经济面临比之前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