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际知名大赛缪斯设计奖公布新一轮获奖名单,宝山区的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力压全球数千个参赛作品,斩获建筑设计类最高奖铂金奖。
(相关资料图)
北郊未来产业园
一个在郊环外的“荒地”中建起的新园区,为何能获得在全球创意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奖项?从空中俯瞰,北郊未来产业园“岭”与“谷”的空间布局让人眼前一亮。高层、大体量的建筑沿周边道路设置,隔绝了噪音。中部小体量的多层建筑群构成“谷”,以其细部设计及人性化尺度特色,与中央绿廊“静谧幽谷”和开敞空间共同营造出特色氛围。一条以步行为主的共享环路贯穿“谷”地,为办公人员提供多层次的景观,激发多样化的活动。
近年来,上海出现不少像北郊未来产业园这样的高颜值园区,它们没有市中心黄金地段天然的流量加持,没有历史风貌街区优美环境的环抱,有的位于外环、郊环边,却凭借出色的建筑设计或是对老厂房老仓库的合理保护修缮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高颜值是这些园区的重要特征,也成为园区招商的敲门砖。当然,仅靠外在美还不够,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这些园区纷纷意识到,内在活力的激发和整体生态的打造才是其生命力的保障。为此,园区纷纷导入丰富的内容与活动,并在相关部门推动下不断提升开放性,加强与社区、街区的融合,带动周边城市更新。
城市因人而兴,园区亦如此。提升人气的过程,也是园区巩固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探索过程。
不占据区位优势
却靠高颜值吸睛
办公环境优美,适合静心做研发
北郊未来产业园的设计打动了国际大赛的评委,也吸引了企业。一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前往考察后纷纷入驻,“办公环境优美,适合静心做研发”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纵观全球,论颜值,存量地块转型而来的园区魅力不可小觑。保留下来的码头、厂房、烟囱、水塔,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厚重,环境的整体提升和空间的开放再利用,则让更多新鲜血液注入,迸发出思想与创意的火花。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区域延续数十载的文化复兴,德国鲁尔工业区褪去重工业色彩、导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后的涅盘重生,都已成为经典案例。
上海,一座有着丰富工业遗存的城市,也涌现出一批在老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现代园区。它们或许并不占据区位优势,却也因为新旧交织的建筑设计色彩成为企业办公地和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半岛1919园区
比如位于蕰藻浜、黄浦江交汇处的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原上海第八棉纺厂改造而成,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内有几十栋历史保护建筑。除了在园区工作的人,来的最多的便是摄影爱好者,一逛就是半天。
中成智谷
距离半岛1919园区几公里的中成智谷园区,曾是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所在地,转型后成为原创家居设计品牌和互联网企业进驻的园区。内部保留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的中成专线旧址,如今成了园区的艺术活力线。
在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看来,在文化、创意、科技资源集聚的大都市,一些不具备天然关注度的园区也可以凭借“好看”成功引流,但这只是第一步。
好看好用又好玩
休闲间灵感乍现
上班看电脑下班赏艺术,心态好了
“要持续吸引年轻人,让企业安心留下来,其实要做到‘三好’,即‘好看、好用、好玩’。”夏雨认为,上述园区相对于市中心区域的园区办公楼成本更低,具备一定优势,但如果内容、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到位,无法让身处其中的人享受到丰富的城市功能,也很难走得长远。
半岛1919园区
如何将有限的空间更好地匹配给合适的承租方,也考验着园区的智慧。去过半岛1919园区的人都不会忘记处于西区C位的钟楼,这座四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面向景观大草坪,气派养眼。直到一年多前,那里还是间饭店,虽然每天生意不错,但和园区的整体定位和氛围不相符。园区总经理说,过去几年,园区科创型企业占比增高,带动了亩产税收的增加,“我们也开始思考怎样在内部腾笼换鸟,把更好的空间留给科创型成长型企业”。
经过努力,半岛1919园区与饭店达成退租协议,钟楼也迎来新的入驻企业。山东中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专注于先进材料领域的研究,因业务拓展需要来上海设立营销总部,跑了不少园区,最终选定半岛1919。虽然目前承租面积只有900多平方米,但园区拿出标志性空间给到企业,让员工们十分欣喜。
中成智谷
这些高颜值的园区不仅吸引着文化创意类企业,也因为“好玩”而打动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事实上,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科创从业者更需要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园区内多样的场景切换和活动内容对他们来说既是休闲,又是灵感的源泉。
中成智谷园区中央有一方大草坪,是企业员工最喜欢去的地方。午休时,有人会买杯咖啡、围着草坪散步,或是在一旁的篮球场、滑板场上运动,有人会去家居设计店逛逛,也有人选择什么都不做,躺在草坪上“放空”。去年草坪区域改造升级,不少企业员工担心草坪面积缩水,看到改造成果后松了口气。低密度的园区,穿插其中的艺术装置,还有“宝藏大草坪”,实则都是园区“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理念的体现。
“来考察的企业只要在我们这里逛上一圈,自然有了感受。”中成智谷负责人说,眼下园区的空间颜值已名声在外,而为空间注入内容,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人员的需求是关键。前不久,一家生物医药实验室入驻,负责人是同济大学的教授,一看到园区环境和氛围就果断拍板。还有一家智能制造企业也在与园区沟通,计划承租3000平方米的场地。
有意思的是,美术馆也逐渐成为园区招商一大利器。在上海,不是只有文艺青年才会看展,“文创 科创”的叠加效应为更多人所认同。
中成智谷园区的中成美术馆内常有各种展览,一位在互联网企业微盟工作的员工表示,自己有时间就会去看一看,“上班对着电脑,下班欣赏艺术,心态都变好了。”宝山大场1876新视觉文创产业园的东北角也有一座美术馆,尽管还未开园,但入驻企业已有了想法,希望未来能在欣赏艺术之余更好地利用这个难得的公共空间,举办一些行业交流活动和TED演讲。
产区商区和景区
成周边社区客厅
人与人交互紧密,园区才有活力
如今的中成智谷园区是这样的图景:白天是白领的办公地,清晨和夜晚是周边老百姓的后花园;周一到周五草坪上比较空,一到周末就成了时尚潮流人士的打卡地。
在不少园区运营方看来,园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要立足所在区域进行融合发展,带动城市更新。换言之,园区是产区,也是商区,同时又是周边社区百姓的城市客厅,还可以作为市民游客游览的景区。夏雨认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融合,使其自然发生化学反应,依托园区形成一批创新城区。
位于滨水岸线的半岛1919园区,计划通过东块产业自主转型建设,推进产业资源挖掘、公众资源优化、滨水空间营造的多目标融合。未来,一个集合独栋办公、沿街商业和人才公寓的创新园区将拔地而起,以完善地区产业结构。园区负责人表示,新园区建设完成后,每个小绿地、小花园、小广场都将成为园区办公人员和市民共享的休憩场所。沿着新增的南北向公共通道,周边居民可以不再绕路,直接来到蕰藻浜北岸享受滨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越紧密,园区才更有活力。”
文字:吴越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