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4月25日晚间,以岭药业发布了2022年年报和首份ESG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年报显示,2022年,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25.33亿元。研发投入89547.2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15%,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当下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在ESG领域的表现愈发重视,思考ESG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效价值将成为下一个周期的制胜关键。ESG分别是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m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将环境社会治理因素纳入到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作为中药上市公司的“先行者”,以岭药业凭借创新研发、绿色发展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动公司走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管齐下,创新研发赋能长期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ESG中企业“治理”的重要环节。以岭药业发布的ESG报告显示,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以上投入研发,并通过申请专项资金、融资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保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从数据来看,以岭药业在研发方面的高投入确实一以贯之。2016至2022年,以岭药业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8.95亿元,列居行业领先水平,且在加码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带动了研发产出效率的提升。
过去三年,我国共有22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以岭药业研发的创新专利中药就占3个,是同期获批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目前,以岭药业主导产品均经过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对其临床疗效做出权威评价,目前相关产品发表了SCI论文300余篇,积累了大量权威实验与临床数据。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六项大奖。
在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同时,以岭药业也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构建了专利中药、化生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医药健康产业格局,“三驾马车”齐发力,跑出如今全年营收125.33亿元,同比增长23.88%的加速度。
变废为宝,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始终
中药之道取自于自然,中药也大多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药企业因而更需践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ESG的企业“环境”方面谋划发展。
因此,在循环利用上,以岭药业下了不少功夫,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严格控制,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以岭医药产业园在建设初期就引入了绿色环保理念,整个厂区科学规划,建立了“雨水回收系统”与“中水系统”水循环体系,共投资2000万元。“雨水回收系统”几乎覆盖整个厂区,屋面、路面的雨水经过该系统进入水循环系统,可回收面积约30万平方米。厂区所有建筑中都安装了“中水系统”,主要用于冲厕和绿化用水。报告期内,以岭药业共处理污水122.3万吨、中水7.6万吨。
中药药渣的处理和再利用这种中药产业的共性问题,以岭药业每年产生3万吨中药废渣。为此,以岭药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实施“生产基地中药渣综合利用项目”,中药废渣经发酵处理可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液和沼渣经加工可成为优质有机肥和养殖饵料;通过沼气锅炉每年能产1.5万吨蒸汽用于药业生产,相当于每年节省了2000吨煤。药渣制沼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硫磺,运用湿法脱硫技术回收硫磺,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获得了新增收益。
精准帮扶,企业乡村携手共创双赢
坚持发展不忘回馈社会,是ESG中“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以岭药业发挥企业优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在医学、教育、体育等多领域开展社会公益捐赠和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以岭温情。
以岭药业依托产业、技术等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多地自建或共建中药材种养殖基地,进行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以产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为中药精准帮扶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岭药业在河北涉县太行山区、故城、邢台以及长白山、甘肃、江苏扬州等道地药材产地建立多个野生原态、符合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的中药材种养殖基地,不仅从源头上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还促进了当地中药材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岭药业深谙此道。据以岭药业的ESG报告,2012年,以岭药业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偏城镇投资承包了10万亩荒山用于连翘种植,覆盖包括桑栈村在内的20余个行政村。以基地为中心,依托自身医药企业优势,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雇佣并培训本地百姓,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驱,经济与生态共存,走出中医药精准帮扶的创新之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岭药业化用中药之道,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初心必须如磐,笃行方能致远,以岭药业在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后不断反哺社会,方能持续用智慧成就健康,用责任诠释美好未来。(中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