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瀚星
封面来源丨小米社区官方微博
没有盛大的促销狂欢,也没有“米粉们”在论坛里热烈的庆祝,2023年的“米粉节”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不是雷军特意发微博庆祝小米的13周岁生日,人们几乎已经忘了,这是一家曾被粉丝捧上“神坛”的公司。
创立早期,小米凭借科技感、性价比、极致堆料等性感的标签,吸引了一大批电子产品发烧友,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经济帝国,仅4年就成长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小米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8000亿港元。
直到去年,醉心造车的雷军仍然将1亿米粉视作基本盘。但随着小米的手机业务陷入低谷,米粉和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正在悄然变淡。
史上最“抠”米粉节
4月6日,雷军在微博上用一句简短的“生日快乐”,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米粉节。
对米粉来说,这是与618、双11平起平坐的促销节点,也是换新机的最佳时间节点之一。但今年的米粉节,除了一款红米手机便宜30元、买小米13系列送AI音箱之类的“小恩小惠”,大部分优惠都是平日已有的,对于想要在米粉节期间换机的用户缺乏吸引力。
大学时期就成为小米手机忠实用户的樊宇(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5年前他刚上大学时,米粉节往往会有很大的促销力度。他原本打算在今年米粉节期间换一台最新款的小米13Pro,没想到“一点优惠都没有”。
“等了个寂寞”,许多米粉吐槽。
近几年,米粉节的促销力度持续缩水。用8年老米粉何毅(化名)的话说,“除了信用卡活动,其他也就十几、二十元的优惠。”
在一些米粉交流社区,今年米粉节被扣上了“最寒酸”的帽子。
米粉对小米来说不重要了吗?至少对雷军来说并非如此。
10年前,第一届米粉节举办时,小米为米粉们开了一场派对,场地很小,只装得下几百人。小米也很小,是一家才卖出200多万台手机的新面孔。
去年米粉节,小米发起了“米粉公益月”,多个城市的小米之家展出了米粉用小米手机拍摄的照片。9位小米高管拍了一张合影以示庆祝,雷军还在微博发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小作文”。
今年4月9日,小米照旧举办了盛大的米粉节openday活动,邀请500位米粉到北京总部,参观小米实验室、与高管合影、参加座谈会、游园会、星空派对等。
直到现在,米粉仍然是雷军在各种场合津津乐道的“财富”,也是小米战略调整关键节点的重要砝码:
决定冲击高端手机市场时,雷军说,小米在国内的1亿用户是他最大的依仗。“有没有2%的用户相信我们,愿意给我们一次机会呢?我们只能相信米粉、依靠米粉。”
为小米汽车业务做规划时,雷军乐观地预计,数千万米粉中即使有1%愿意买单,也能给小米带来“梦幻般的开局”。
“在(手机业务)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用户……这成为小米最根本的生命力来源。”雷军在自传中写道。
但这股生命力来源,已经越来越难支撑起小米日益下滑的手机业务。
出货量和市占率双降
山寨机横行的2010年,刚刚成立的小米以科技感、极致堆料和超高性价比等标签,迅速拉拢了一批电子产品发烧友,形成了早期的米粉生态。《华尔街日报》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将小米手机定义为年轻人的第一部奢侈品。
“外界对米粉最大的误解,是认为他们是一群追求性价比的人。”何毅对雪豹财经社表示。在他看来,米粉的本质是电子产品发烧友。
然而,随着小米的发展和粉丝群体的壮大,何毅发现,米粉和小米的感情开始逐渐变质。
2017年的感恩季活动,小米送出了100万张100元和50元的无门槛现金券,但促销活动变成了大型“薅羊毛”现场,许多领到100元现金券的消费者并没有购买小米的主流产品,而是选择了“白嫖”99元的保温杯,投入1.5亿元的促销活动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在何毅看来,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小米在回馈粉丝这件事上变得越来越“抠门”。一部分薅不到羊毛的米粉有了抱怨,并开始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升米恩,斗米仇”的说法在米粉圈子里流行起来,米粉这个称呼的含义也悄然改变,开始跟低价、折扣等绑定在一起。(编者注:“升米恩,斗米仇”本是一句中国俗语,指如果在危难的时候给人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但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山寨机早已成为历史,中低端手机的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小米低价高配的优势正被逐渐稀释。
今年2月的投资者日上,小米对外公布的新经营策略是“规模与利润并重”。最近两年的米粉节上,一个被高频提及的话题是:“雷军把回馈粉丝的预算都拿去造车了吧?”
一边是冲击高端的小米钱袋子一再收紧,另一边是追求性价比的米粉开始转向其他手机品牌,小米手机业务陷入低谷。
2022年全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20.9%至1.5亿部,降幅几乎两倍于同期行业平均值(-11.7%)。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从14.1%降至12.8%,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从15%下降至13%。
在高端市场鏖战的小米,中低端市场的基本盘也出现松动。据Counterpoint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国内最畅销的手机机型榜单中,小米首次跌出前十。
在这份榜单中,除了iPhone13系列的三款机型,其余均为国内手机厂商1000元~3000元的中低端机型,小米的红米Note系列曾是这份榜单的常客。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营收同比下降14.7%,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61.35%。小米最大的现金牛智能手机业务,连续第四个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危险的“螺旋下降”
小米手机当下的处境,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智能手机出货量在连续5年的增长后突然大幅下滑,在中低端市场的份额被老对手挤压。
这一幕曾在2016年上演。
彼时,就连雷军本人也陷入迷茫。“在手机行业,销量一旦下滑,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逆转。”他在自传中写道,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昔日手机巨头都是在销量下滑后一蹶不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16年5月,雷军亲自接管陷入低谷的手机业务,通过一系列补救措施,让小米在2017年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帮助雷军实现逆转的,既有大刀阔斧补足线下渠道短板的“亡羊补牢”,也离不开米粉的“鼎力支持”。作为国内首个经营粉丝社群的手机厂商,“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早期战略,曾让小米圈粉无数。
2018年4月,小米上市前夕,在雷军的主导下,董事会通过了一条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雷军一开始还想把这条利润红线定得更低(3%)。
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因为小米对“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这八个字的坚持,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小米依然拥有一大批忠实用户,他们愿意等待小米改善,并用真金白银来支持。
但如今,米粉恐怕很难再次帮雷军带领小米走出低谷。
一方面,冲击高端和造车这两大烧钱黑洞,使得小米不得不将“保持利润”摆在公司战略的首要位置,导致产品丧失性价比优势。2022年,小米的研发投入由上年的132亿元同比增加21.7%至160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约占20%。
另一方面,曾让小米陷入低谷的线下渠道短板,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改善。
据IDC数据,2021年Q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销量占比分别为36%和64%,线下渠道仍是各大手机厂商争夺的主战场。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开启疯狂开店模式,以改善手机销售高度依赖线上渠道的痼疾。最快的时候,小米以一个月1000家实体门店的速度疯狂开店,截至2021年年末,小米之家门店数突破一万家。
但自此之后,小米线下渠道的扩张陷入停滞,负责线下渠道建设的核心人物——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销售一部总经理高自光离职。由于开店速度过快,单个门店销量受到影响,部分门店陆续关停。
直到2022年年末,小米的线下门店数仍停留在一年多以前的水平。而主要竞争对手OPPO和vivo各拥有超过20万家线下门店,脱离华为后迅速崛起的荣耀也在2022年拥有超过3万家线下门店。
更何况,如今的雷军已无法全身心投入手机业务。他把二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造车上,四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手机、IoT和高端化战略上,剩下还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粉丝经济时代已过,雷军的米粉不够用了。这一次,小米想要走出销量下滑的螺旋,恐怕比6年前要难得多。
责任编辑: